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識人用人是一種哲學。從古到今,歷史舉薦、用人、提拔人材的故事總是十分引人入勝。「人」字是第二簡單的字, 一撇一捺,僅比「一」多一劃,但要如何用「人」,卻是幾千年來一直被研究的學問。用人的學派多如牛毛,每個資深的管理者也有不同的見解,往三聯、商務逛一逛就知道了,管理學的書籍十個架都裝不完,編者也不盡相同,但我認為用人有一條不變永恆的規矩,就是選夥伴,而不是培訓夥伴,From Good to Great 的作者Jim Collins一直說的,就是“Get the right people on the bus.

「識朋友」是「識人」之下的學問,我的理解是識人貴精亦貴多,什麼意思呢?就是朋友要多,夥伴要精。

跟大家分享一下在這裡遇到過較深刻印象的朋友:

第一位是一個德國人,當時應該是住在背包客棧的第二個禮拜,一個黑白混血的德國人新入住,一個禮拜五的晚上剛好我跟他在看電視,聊了起來。情人有

云一見鍾情,朋友也有一見如故,跟他談得十分起勁,雖說對話內容比較下流(談什麼就不多說了),但放蕩的對話中也能揣摩到他的心理、哲學和想法,亦從這種對話探窺到他宏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足以證明雙方有密契。可惜他來澳已經6個月,再過3天就要回德國讀醫,這個未來的醫生,短暫的知己很快就走了,敢說如果他沒有離去,陪伴我澳洲之行的非他莫屬。

第二位是一個台灣人,外表不起眼,就是說看起來就知道是來Perth大量台灣人的其中一個,只投宿了幾天,這幾天我都沒有跟他談話,直至一天我坐在common area用電腦,忽然他就背起大背包要走了,給他聊了幾句,發現他英文不算很好,但堅持說英文不說普通話,舉手投足間見得他寬容接納澳洲文化,不像大多的台灣背包客,住在台灣堆中,不說一句英語,吃著玩著手上拿著的,都是台灣的東西,感覺他就是很特別, 也很欣賞他的為人, 別了之後,覺得不拿聯絡方法可惜,就跑出去追回他要電話號碼。

雖然以上兩個人跟我相處時間都很少,但是人際關係有時就是很簡單直接,好像沙律蓋上的開關,上下蓋痕對齊,啪一聲就合攏,爽快!挑一個不合的蓋子,不小心搖了一下就流出沙律醬,不合就是不合。兩個人甚至一堆人,夾不來就是夾不來,投契就是投契,刻意改變某人配合某人是需要時間且困難的,想起大學裡各個學生會的各莊員,哪有合作一年就由不合變夾得來的,莊期過後還不是分開一堆一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