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5日 星期六

父母是你最大的敵人

先別被標題嚇怕,姑且看下去。

世上諺語都愛偏坦長輩,「忠言逆耳」、「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可是時而世易,上一輩的成功之道是否放諸四海皆有作為?長輩的意見是否在自己的興趣上出發?在「為你著想」的背後,又有什麼考量呢?

還記得中學的時候,其中一個大難題就是選科,舊制中三大考完畢,就要思索take咩科,理或文或商,明明自己數學不太靈光,只因長輩要求,兄長建議,老師意見,就斷定了我要讀A-Maths而放棄喜愛的Visual Art,結果上堂聽不懂,渾渾噩噩考了個僅僅合格的成績。讀書生涯裡最好的決定,就是大學自行副修人文學,讀上喜愛的科目,感覺大不同,起碼很少打嗑睡(對我來說上堂睡得少已經很好了),在哈爾濱交流時念唐魁玉老師的中國社會思想史,科大洪長泰教授的East Asia and the West,都是回想起來津津樂道的科目。

選讀喜愛的科目,只是簡單不過的事,別和我說什麼前途,好grade與否,一個科目影響能有多大?

大中華區家庭觀念重,凡事均需顧及家人,又要咨詢家人意見,但意見總是求安穩,走別人走的路,有跡可尋、有例可循的路,走到爛的路。

這一年來受過不少報章訪問,一條必問的問題是「做決定時如何說服家人?」,要說服家人先要做萬全的準備,準備怎樣應對家人的提問質疑,的確,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準備」說服家人,而不是為做決定而做的「準備」。有一次和一位年輕創業家朋友接受訪問,回應這條問題時他說,決定創業時把畢生所有積蓄都投放進去了,試問這樣的決定如何能夠說服父母?

當父母的,最希望子女安穩生活,穩中求勝,循循善誘,卻忘記了如何放開手,子女不懂獨立思考,也喪失了創造力。

還記得在澳洲生活時,一位很照顧我的Marion老姨姨就說過,澳洲的家庭總是希望兒女快點學會照顧自己,到了14歲法定兼職工作年齡就讓他打工賺點零錢,成年後就扔他一點錢,讓他自己去歐洲背包旅行一下,學會獨立生活,自己靠自己。嚷著要留在父母身邊,會被一腳踹出去。當然這是一個個別例子,但澳洲父母大都學懂如何放手。

很多香港家庭實在到了匪疑所思的地步,出外吃個晚飯要知會父母,都18歲了10時前要歸家,exchange要思前想後追問宿舍環境,電話一刻不能離手,生怕一天沒有一通電話兒子會被吃掉,使得縱叫成年人,落油煎個荷包蛋也不會,難怪現今社會一堆高分低能,啃老族,御宅族,社交恐懼症患者,當然還有數不清的阿源。



德國的教育系統領先國際,各國爭相仿效,其教育宗旨離不開培養創造力,讓孩子享受創造的成功感,放手讓孩子砌積木,堆城堡,城堡或者會倒下會站不穩,倒下了就思索地基哪裡出現問題,大不了再堆砌一次,一直指引著他砌lego,即使砌出一模一樣的國金、台北101、巴黎鐵塔,砌完後少了一份難以言喻的成就感,只有一份空洞的眼神,呀,當然還有摸住頭臚得個稱讚說聲叻叻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