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早上7點到達西澳Perth機場,懷著興奮的心情想擁抱這澳洲大陸,第一次著陸英語系國家的感覺就是不同,很想馬上跟老外說幾句Aussi English,機場外遼闊的景象盡收入眼底,那種冒險打拼的心情一湧而上,恨不得馬上奔往Uluru Rock看個夠,或是拉下澳洲國旗當「被 cum」。
9月15日,足足一個禮拜後零一日,終於有時間,或者說有心情寫博文。那種冒險拚搏的心情,只消幾日就沖淡了大半,原因是,我高估了工作假期的冒險成份。在眾多港台背包客上看到的聽到的,都不過是求安穩求實在的生活,究竟我來澳洲是為了什麼呢?
要做好一件事,就要調整好心態,正如螺絲與螺絲批,不同規格格硬黎就容易折斷,折斷的是原先的期望。這個來禮拜就在各種生活壓力下扁著嘴埋頭苦幹,到今天終於有些調劑,也安定了自己未來3個月、半年與一年的目標。
其實Working Holiday (工作假期) 在國際已經開通了有一定歷史,主要是發達國家間容許有質素移民在壯年體驗一下外國生活、幹一些勞力工作,有位熟絡的紐西蘭朋友就早在1989年遊走日本一年,詳細歷史就不清楚了。澳洲政府非常醒目,眼見年青勞動力低下,又多好食懶飛,經濟支柱如農場工、工廠工再多薪水都無人肯做,左諗右諗發現工作假期的背包客願打願挨,結果開放人數逐年增加,直至現在的無限quota。
就是這樣,更多更多的背包客來了澳洲,競爭也變大了。
剛著陸後就往hostel投宿,不出所料全是背包客,放下行李換個氣來,就跟他們談談天, 結交朋友也好,多抓一些資訊也好。
結果是知道現狀後被一桿打沈了。
大部份來澳的港台背包客純粹為錢而活,在hostel的幾天,看到的只是大家不停的上班下班,很多也是因為在香港只能做基層職業,遊水過海來澳後同類型工種就升值3倍人工,真係何樂而不為呢,也聽過有新婚夫婦為儲首期在澳洲雙雙打工一年兩載,之後順順利利袋錢返港。
太正常的生活,迫於壓力下的生活,為生活而生活。
別人的生活雖與我無關,但多待一兩天後,發現自己也慢慢步向了他們的舊路,皆因太難找工作了,也太急切要工作了。
我來澳洲的目的,是希望擴闊自己的眼界,多點接觸大自然,感受一下野外的世界,結交多一點異地的朋友,多麼的歷險多麼的刺激,可惜沒有工作就沒有錢,沒有錢可以做什麼?這裡一個漢堡包也要6、7蚊,還想用什麼方式去接觸大自然?
再者,香港人絕對係超典型城市人,沒有修理知識沒有駕照沒有酒牌沒有電焊牌沒有剷車叉車牌沒有做過農場機器工作經驗,在全然不同經濟環境下的澳洲找工作絕對有難度,相反求其抓起幾個歐洲背包客,求生技能總有幾個。
我想,行屍走肉生活著的香港背包客朋友,當初剛抵達澳洲時,也是充滿著無比的期望,也認為笨豬跳滑翔傘通通等著他,但當發現買豬肉買雨傘都有問題時,生活的壓力扭曲了那種激情,慢慢變成生活的催狂魔,腐化了那種尋夢想的情懷。
但我相信,尋夢還是有可能的,夢只會在睡覺的時候,也就是最不清醒的時候出現,或許在往後生活最混鈍的時候,猛然憶起當天的激情,繼續最初最初的澳洲夢,而我最初的澳洲夢是怎樣的呢?我希望成功達成後,再跟大家分享。
對了,前半部講到今天終於有些調劑,是因為經過8日後,終於找到一份在高級餐廳的侍應工作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